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咨询热线:18902260754
18902260754
新闻资讯
更多+推荐课程
在线服务

客户总监:肖先生
18902260754
476548398@qq.com

资深学习顾问:麦老师
service@pxwycn.com

培训资讯

如何学习和成长?

大字小字2013年4月10日

内容提要:


1、对于学习,应“十六有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岁者应在“立”的前提下学习;


2、企业里,员工要先有“立责心”再有“学习心”,为了立责而学,才能真正学有所用,否则“学习心”只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态。


3、对于学习,学生应关注知识哪些对自己有用,而不是用“已知”来判断老师所授是否正确。


学习应勤而行之,学以致用


听课要有勤的心态: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回去应用的心态思考,就是叫学以致用,老子讲的很对,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是说学习不是评价方法好坏而是自己去做;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学不致用而将所学拿来和别人谈资论调,讲起来头头是道,好像什么都明白,这类人是最可怕的,因为他实际上是学不进去的。


这次多数听课的人都30岁甚至更大了,30岁的人不需要学习了,需要去建设。这不是我说的,孔子说过:十六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就是说,人在十六岁时要多学,到三十就要自立了。“立”是什么意思,就是可以将你所学的知识拿来自立—立事,在立事中再不断学习。学习不应该在成为目的,很多员工到企业都会有这种错误的“学习心态”,这样的学习心态不是学习,其实是一种逃避心态。“欲速则不达”是一种说法,“欲达则速”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以建设的心态和目的来工作,会学的更多,也会更容易融入工作,获得成果。


“下士闻道大笑之”是什么意思呢?下士听到与自己“已知”的不相符的知识,或者自己觉得知道的,就会讲:什么破东西,这么简单,我早就知道的道理,不就是这没回事···!


可老子又说了,“不笑不足以为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如果这真理被所有人都掌握了,这个真理就不是真理了,就只是常理了。


对于知识应想如何应用知识,而不是判断知识本身的对错


所以这个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勤而行之,但是我们往往理解为回到企业中、回到家里“勤而行之”。这也错了,我从中学开始到大学,都不怎么记笔记,我发现记笔记的人多数情况不是学习差的学生,但是多数情况下也不是学习最好的学习,学习最好的学生笔记记得都不太好。


为什么,就在于这个勤之,记笔记的人以后记得多,记得好是勤,但是真正的勤是用脑去思考这些东西怎么用,记笔记恰恰只是记住了知识而没有真正勤在当下 。


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想着下课后用,想着回到家里用,然后基本上回去就找不到北了,因为没有清楚的理解课程的真正内容,而且多数情况下,会变成“判断者”。


事实上讲课最难的是什么吗?老师讲的知识被学生用“已知”去判断——老师所讲的,哪对了,哪错了。当学生在判断这些知识时便不是“用”的心态了,“用”的心态是怎样的?讲的东西哪有用,哪没用,有用的是用来干什么的,这才是“用”的心态!而不是评论好坏,任何一个老师讲课至少有30%的是错的或者不适合你的——但最重要的是,这不应该是你关注的。


学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


在听课额时候,主要精力要放在怎么应用上,而不是想这个知识是正确还是错误上。所以为什么传授知识很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可是一旦有想法和理解,他就把这个东西屏蔽掉了,因为人们都会用自己以前的东西来思考,各位勤而行之不是回去之后而是当下,听课的时候不想这个事情是错是对,只想哪个对我有用那个对我没用,将有用的记下来就行了。


(本文作者: 杨发文    来源: 商业评论网)

分享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