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添加收藏
|
设为主页
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咨询热线:18902260754
18902260754
课程分类
战略管理
市场营销
销售管理
生产管理
采购管理
管理技能
客户服务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项目管理
研发管理
职业素养
法务管理
标杆考察
领导力
供应链管理
房地产
资本运营
管理哲学
首页
公开课程
内训课程
标杆考察
精英讲师
证书查询
EDP会员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最新资讯:
[2017-12-05]
2018年年度公开课排期表(广州)
[2017-02-20]
何为绩效管理
[2017-02-14]
生产现场工序与工艺质量管理方法与策略
[2016-12-21]
特殊专才发展之路
[2016-12-13]
2017年年度公开课排期表(广州)
[2016-11-15]
职场如何避免上下级正面冲突
[2016-10-15]
生产企业绩效考核后期该做什么
[2016-10-10]
《基于企业战略培训计划的制定》
[2016-09-02]
精益班组管理从何处着手
[2016-08-24]
中层管理人员如何培育下属
新闻资讯
培训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中大博学同学会
专题
资料下载
更多+
推荐课程
第117期《标杆考察-丰田精益生产考察研修班》
《优质客户服务与客户投诉、抱怨处理技巧提升》
《微信营销实战兵法与微商运营系统》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切割营销与品牌两极法则》
《商务谈判全攻略-现代职业人的必备谈判技能》
《STT—企业培训师全面训练提升》
《基于组织学习地图的培训体系构建》
《企业量化管理》
《团队动能提升-基于教练技术的员工辅导》
在线服务
客户总监:肖先生
18902260754
476548398@qq.com
资深学习顾问:麦老师
service@pxwycn.com
培训资讯
李显龙:亚洲未来20年的情境
大字
小字
2014年6月7日
作者是新加坡总理。此文是他在日经新闻社举办的“亚洲未来”国际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恭祝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联办的年度大会进入第二十个年头!这项会议始于1995年,当时应邀发表演讲的包括李光耀先生与其他亚洲领导人。大会已经成为讨论亚洲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促进相互理解,大会也对区域的成长与繁荣作出贡献。
今年的主题是“崛起的亚洲:未来20年的启示”。亚洲过去20年所取得的骄人进步是众所周知的。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在国际事务的战略比重增加了。亚洲人口超过全球的一半,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从五分之一增加至三分之一。亚洲也展示了更大的软实力,Uniqlo时装、宝莱坞电影及韩国流行音乐都是例子。
未来20年的亚洲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的预测一些趋势,但有太多的不确知,也因此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结果。我会就亚洲未来20年的明显趋势和重大的不稳定因素都提出看法。关键的行动方仍然是美国、中国和日本(印度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在南亚而不是东亚)。哪些关键课题将决定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这将为到2034年区域的整体景观会是如何提供一个讨论的基础。希望这方式会对了解崛起亚洲的互动有所帮助。
区域强国何去何从?
先说美国吧。美国是具支配力的全球强国。二战结束后,它在亚太的实力与影响力是区域安全与稳定的基础,让所有国家可以欣欣向荣。美国一直是个良性与具建设性的强国,这也是它为什么还是受到区域国家欢迎的原因。奥巴马政府向亚洲“重新平衡”反映了美国人的战略观点,即美国向来是,也会继续是亚太强国。
然而,作为国际警察的负担让美国付出了代价。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中伤亡的美国士兵超过5万名。很自然的,美国人对战争感到厌倦。他们不愿意卷入新的战争或肩负新的责任,不论是在叙利亚、乌克兰或亚洲。美国的对手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美国已失去推进其利益与捍卫其“红线”的意志力。
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艰难的时期。全球金融危机是个重大挫折。危机过去了,但情况却还没有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政治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严重分歧,削弱了美国处理金融危机与其他重大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移民法和检讨社会开支。
这些困境让一些人认为美国面临永久性衰退。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美国是个非常有韧性、动力及企业精神的社会。从历史上来看,它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每一次都能重新振作起来。
我相信美国20年后依然会是世界上的主要超级强国。以绝对值来说,中国的GDP大概会赶超美国,但以人均值来说却不会。美国还会是全球最先进经济体,在创新、科技及人才上领先。我相信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将包括许多今天还不存在的美国公司,正如谷歌与面簿20年前还未出现一样。页岩气将加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是美国外交的额外工具。美国武装部队也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先进和锐不可当的。
尽管美国也需要关注世界其他地方,它在亚洲将继续是重大利益攸关者。美国在亚洲依旧会有重大利益、投资、市场和许多朋友。美国有很好的理由全面地与区域维持联系。
这预测有两个主要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人多快可以克服目前不安与退缩的情绪,重拾在世界各地推进美国利益的信心和意志力。其次是美国政治几时可以正常运作。两党的政治人物必须齐心合力突破目前的僵局,并为未来达成共识,而不是继续受困于党派行为和根本的分歧。我不知道美国人的情绪或政治僵局几时会改变,但我相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中国
除了美国,中国也将在区域扮演关键角色。事实上,亚洲接下来20年的最大改变,将是中国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区域国家还在适应这情况。
世界银行预测,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将在今年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未来20年,它将增长3-4倍,生活水平将达到中国人所说的“小康社会”。中国二线城市如重庆与广州将加入北京与上海的行列,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会。更多的中国公司如中国工商银行、海尔集团及阿里巴巴集团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与中国的经济与实力相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成为更先进和有力的武装部队。解放军正发展与采购先进军事硬件与技能如隐形战机、航空母舰及网络战争。在精密度与攻击范围上,解放军还远不能与美国军力同日而语,但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中国的武装现代化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国防一直是中国四个现代化之一,其他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及科学技术现代化。
但中国面对严峻的人口结构挑战。因为其一胎化政策,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达到顶峰并开始萎缩。20年后,中国将有接近3亿老年人(满65岁),几乎是目前的美国总人口。中国可能在变富之前变老。
中国的未来有两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内来说,中国是否能够改革其社会来满足新一代的新社会需求和期望;改革其政治以便带来一个能够采取符合其自身利益举措的稳定、前瞻性政府?中国的经济变革造成了深远的社会改变。新一代在城市长大、受过教育、熟悉互联网及敢怒敢言。数以亿计是不时出国的中等收入专业人士。中国必须建设社会制度和安全网来照顾他们。中国也必须改变并让其政治体系能够在这个新社会运作,同时克服严重的现有问题如贪污腐败。
对任何国家来说,这些都是巨大挑战,对中国这个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和经济策略不同,中国在尝试发展可行社会与政治模式时,没有可以遵循的路线图。中国将经历的变革,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先例可循。中国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从外部来看,中国影响力与实力大增将如何影响它同其他大小国家的关系?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中国与远小于它的邻国能否积极地处理相互的关系,让它们在维持独立和战略空间的同时,发展友谊与合作?中国是否会像许多亚洲国家在二战后接受美国一样,受到欢迎与尊重,承担它应该肩负的国际责任,成为一个巨大但良性的强国,还是会让这些国家以不安与担忧的态度看待?
三十年来,中国因遵循邓小平1980年代的三项教诲:即“稳定压倒一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及“韬光养晦”而繁荣起来。中国也因此得以维持内部稳定、改革经济及顺利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将如何重新诠释或修改邓小平的教诲来适应21世纪?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政府面临严峻挑战,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失败。和苏联的情况不同,中国领导人能干、务实,也很清楚工作的艰难。不管是因为要改革国企而让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丢掉饭碗,或者在最高层级打击贪污,他们认真地想要解决问题。他们知道中国的内部挑战依然是他们的优先考虑。中国人和各层次中国官员都充满了要学习和做得更好的干劲。
日本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度过了艰难的20年。首相安倍晋三以他的“三只箭”鼓舞了信心,并实行了复苏经济的艰难改革。我有信心日本在20年后还会是个主要强国。它将继续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科学与科技上有许多强处。在美日安保同盟的框架内,它也将继续为区域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面临严峻人口结构挑战。日本的人口正快速老化和萎缩。日本人口将在20年后萎缩近1000万,或是两个新加坡的人口。一些人预测,日本的百岁人瑞将同新生儿(不足一岁)一样多。
要缓解问题有两个可能的途径。一个是移民,但这在政治上似乎是不可能的。另一个是通过改革复苏经济,这将提升生产力和鼓励更多妇女加入职场。安倍的“第三只箭”瞄准了正确的目标,但结构性改革的成果要很长时间才显现,往往是几次大选以后的事。关键的问题是:改革会带来痛苦和失业,安倍和他的继承人能不能够争取到长久支持改革的政治共识,以便最终享受其成果?
改革的成功也取决于日本的外部环境。日本若同邻国保持良好关系将能促进经济合作,而这将提供让改革显示成果的最好机会。要不然,区域摩擦将削弱信心,妨碍贸易与投资。
二十年后将是中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结束一百周年。因此,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日本与其邻国,尤其是中国与韩国,是否能对历史取得和解,合力为未来营造双赢局面。当然,这不只是日本的问题,也有赖于其邻居的态度与行动。和解与合作不能单靠一方来达成。
美国、中国和日本的这些趋势将相互影响而构成亚洲的全新战略景观。这个新景观是怎么一个模样?
一个和平与融合的亚洲
一个情境是亚洲保持和平,国家在和平相互竞争的同时,携手推进共同利益。美国历经多个总统更替,依然贯彻对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并广泛地向区域伸出触角,不仅在安全课题上与亚洲合作,也延续与本区域的贸易、投资、教育以及民间交流。
更强大的中国要发展为守成强国(status quo
power),并遵循国际法律和规范。它与其他势力保持建设性的关系,并同时为较小的国家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中美达成新的妥协,在相互竞争扩大影响力之余,整体关系仍然足够牢固,得以让双方在许多课题上都能互相迁就。
日本振兴经济并恢复信心,它积极与邻国合作,明确地把战争的历史置之脑后,各方建立起互信,在取得双赢的基础上前进。那将取决于美国-日本的安全联盟,因为美国的积极参与对各方都会产生缓和性的影响。
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我们不太可能看到世界贸易组织取得任何突破,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届时应该已取得显著进展,或许已连接起来,让我们更接近落实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更大的经济相互依赖将为所有人提高生活水平,并对建设和平的区域做出贡献,构成良性循环。
在这个美好的情境里,亚细安成员国能够深化合作和整合。凝聚力更强的亚细安继续在区域合作架构中扮演核心角色,成为强国彼此接触的有效和中立的平台。亚细安也将持续成为吸引投资的地点和贸易伙伴,面对其他区域经济体时维持优势。
一个分裂及浮躁的亚洲
我们希望这个美好的情境成真。不过,如果事与愿违,我们将面对另一个不那么美好的情境。中国国土面积和力量的强力扩张,使区域秩序难以维持。对世界的零和观点促使中美关系紧张、两国互相猜疑。与其说区域较小国家欢迎中国发挥影响力,不如说它们只是容忍这股势力。继续发酵的东海和南中国海领土与海事纠纷,为中国和邻近国家建立善意和双赢的合作关系投下阴影。
由于一些历史议题悬而未决,又出现主权纠纷和民粹主义,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充满张力。民族主义在许多亚洲国家日益高涨,正如我们最近目睹越南的反中国示威。在一些国家,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票,向剥削(工人)的外国投资者作出反击,他们也放大与邻国的历史恩怨或者挑起人民对外国人的敌意。在日本和韩国,战争的历史继续影响人民之间的感情。而在中国,令人惊叹的国家发展所产生的自豪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在经历超过百年屈辱之后,渴望获得应有的全球地位。
这样的战略气候,无可避免地阻碍了经济的整合,届时将出现更多贸易纠纷、货币战争和相互报复的保护主义。这将使国家之间缺乏共存共荣的观念,也将出现更多摩擦与纠纷,而当有问题时,国家更难自我克制。
强国的不和迫使亚细安国家选边站,东南亚将再次成为代理人的战场,正如1960和1970年代那样。在这样的情境里,不会有任何赢家。
关键因素
两个情境都可能,至于哪一个应验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中美关系。不论是对中美或其他国家而言,中美关系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如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所说的,两国尽管有摩擦和纷争,却有许多共同利益。中国依赖美国的市场和科技,美国公司则视中国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和生产基地。双方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课题上合作,不管是处理朝鲜半岛局势,还是应对气候变化。
无论如何,中国崛起对中美关系将是巨大的挑战。历史证明崛起的新势力常会与现有权力发生冲突。无论哪一方,都会有人怀疑和不信任另一方的动机。要消除相互猜忌,并达致一个可行且和平的包容和共存方式,双方需要极大的克制和智慧。
另一个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民族主义如何发展。它能否成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根源,促进国家之间和平与有益的竞争,如同索尼(Sony)、三星(Samsung)和联想(Lenovo)一样?抑或会成为一种恶性的民族主义,加剧防御心理和不安全感,并产生敌意和紧张,从而让历史的包袱代代相传?
潜在的导火线
两个情境都假设下来20年没有出现战争,不然的话全盘皆输。没有国家要战争,每个国家都会设法避开它。不过,这不意味着亚洲就不可能有战争。纠纷和摩擦会出现,事件可升温,误判也可导致意外的冲突。
其中一个导火线是针对尖阁诸岛或钓鱼岛及南中国海主权纠纷与海上事件。过去两年里,海上事件、水炮的相互发射和船只相撞,这些纠纷有增无减。
这些都是让人深切担忧的发展。紧张的关系已经使冲突方的关系闹僵,并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安宁和信心。如果在某个海上事件中,有船只沉没或有人丧命,局势很容易就失控。美国与中国在2011年的EP-3侦察机事件,千钧一发。
另外一个火点是朝鲜半岛。没有人能说接下来20年会发生什么事,很可能维持现状,频频出现铤而走险的现象和不时出现紧张纷争,但希望不引发战争。然而,更糟糕的结果也是可能发生。政权可能突然垮台,就如东德在1989年的遭遇。又或者,铤而走险和误判可演变成武装冲突。不过,就算没有战争,无法令朝鲜半岛去核化都会持续构成风险。朝鲜会继续发展其核能力,假以时日将导致区域里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认真检讨它们的核武立场。如果另外一个国家也决定开发核武,这将使整个区域不稳定,导致无法预测和危险的结果。
结语
我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情境,以帮助大家设想事情可如何演变。我并不是在预测会发生什么事,只是形容可能发生什么事。
过去20年里,尽管在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在2003年爆发沙斯、在2008年出现全球金融风暴,每一次的考验都强化我们的能力。对亚洲而言,下来20年将是个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面对的风险还是不小,前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整体而言,我相信我们会实现大部分的好结果,避开大部分不好的情境。这是因为,我有信心美国不会放弃数十年来,作为一个亚太强国的地位,我也对中国抱有希望,相信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能找到继续顺利融入国际体系的途径。
任何国家不论它们的政治和政策的推动力有何不同,最终亚洲的和平与繁荣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大小利益相关者都有落实这个愿景的责任。让我们携手抓紧机会,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打造更光明的将来。
(作者:顾莹惠 来源:商业评论网)
分享
打印
返回